在“Citywalk”中,我有了對城市的新發(fā)現
(相關資料圖)
在“小紅書”上搜關鍵詞,網友們的筆記多達50萬余篇。各種新聞資訊App都在推送“年輕人因何愛上城市漫步”“城市漫步背后有何發(fā)展機遇”。一家數據財經新聞平臺發(fā)布的旅游調研報告顯示,82%的人想嘗試Citywalk。
從早期的旅行團打卡,到年輕人掀起的“窮游”,城市漫步還取代前段時間出圈的“特種兵式旅游”和“躺游”,成為旅游新風尚。
大多數時候,我認識一座城靠手機,通過VR街景技術,坐地日行八萬里,甚至能看到城市的邊邊角角。但Citywalk,實實在在地激發(fā)了一批人的探索欲,在漫步中刷新對城市的認識,這是好事。
對于我讀書的城市遼寧錦州,我一直覺得它算是“老破小”。不過,當我漫步在被當地人譽為母親河的小凌河周邊,看到了晨風輕輕喚醒這座城市的酣夢,公園里晨練的小哥,早市里高聲吆喝的小販,急匆匆趕車的上班族,都交匯在這城市的清晨中,交匯在這條河的兩畔。古有“凌河煙雨,錦水回紋”,惹無數文人揮筆潑墨。今有小凌河蜿蜒曲折,向西北進發(fā),讓這片土地成了錦州最肥沃的漫灘,也成為錦州市區(qū)最靚麗的風景。
我對北京的認識,一度停留于鋼筋水泥森林般的印象中,想逃離喧囂,只能往外走。
7月中旬,我剛到北京,收到消息說,這個暑期北京將推出30條“漫步北京”系列主題線路。上個周末,我和朋友相約去天安門廣場及周邊夜騎,只要隨意在小胡同里走走,就能看到真正的北京該有的樣子。古老民居的一磚一瓦間都流露著生活的煙火氣和文化生命力,摸著南池子大街的紅墻,我似乎觸摸到了北京深厚細膩的城市靈魂。
當我們騎到一處岔路口時,分辨不出方位,一位老大爺用地道的北京腔提醒:“從這兒過去就是王府井?!闭f完還沖我們點了點頭。在北京,根本不用怕迷路,因為總會偶遇熱情友好的大爺大媽的幫助。這也讓我看到了北京的另一面。
城市漫步之所以受到歡迎,本質上,說明這座城市對青年更友好。除了城市的外在特色,淳樸的民風等精神氣質也會在年輕旅行者心中加分。
還有廣州,網絡曾告訴我,開創(chuàng)過很多“第一”的它,是一座高速旋轉的城市。而一位經常在廣州漫步的攝影師朋友對我說,他生活的琶洲村曾經是著名的城中村,這些年經過城市更新改造,被時代拋棄的珠江啤酒廠里,15個30米高的水泥筒倉已經變身成畫廊、展廳,音樂和文化“雙修”。任何年齡段的人,都能在集“水道、漫步道、慢跑道、騎行道”于一體的閱江路碧道漫步,漫無目的又無所顧慮地行走,換一種方式欣賞廣州的“詩和遠方”。
本質上,Citywalk與“壓馬路”“散步”“遛彎兒”并沒有什么本質區(qū)別,雖有“新瓶裝舊酒”之感,但卻帶動更多人了解城市。避開網紅景點和人海人潮,走進街區(qū),來到一個尋常的公園,走進一家本地人常去的小飯店,探尋城市的精神與靈魂,觸摸城市的紋理,每一處風景既相似又不一樣。
看過很多攻略后,能體會到受歡迎的CityWalk路線至少有這樣特點:“能出片”“有網紅店可以逛”“有文化和煙火氣”。Citywalk逐漸成為潮流,反映出我們更加追求精神文化享受。
這幾天,看到有人曬出一張價目表,上海的Citywalk推出99元-258元的套餐。一些團隊開始組織志趣相投的年輕人,為他們私人訂制一場付費的城市探索。組織者將零散的“場景”“購物”和“餐飲”串起來,邀請有豐富背景知識的本地人做講解,讓人們重新看到一座城市的肌理,這背后的成本付出,當然可以理解。
城市漫步本質上和看電影沒區(qū)別。很多經典的優(yōu)秀電影值得反復觀看,需要觀看多次才能看懂,每次觀看都有不同感受,甚至百看不厭,總能有新發(fā)現。
所以,當你來到一座城市,你想了解它,想親近它,就不要坐地鐵。從少有人知的馬路、點評軟件里未收錄的小店,到傳統(tǒng)熱門景點和經典打卡地,趁現在年輕,多走走,可以去商業(yè)區(qū)感受一座城市的璀璨繁華,也可以去老街巷回味這座城市的歷史人文。
沒有束縛,乘興而行,這一次,重新出發(fā)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華中時尚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:京ICP備12018864號-26 聯系郵箱:2 913 236 @qq.com